本報駐嘉興記者 黃娜 文/攝
  增浜是嘉興市南湖區大橋鎮由橋村上的一條小河,位於新07省道南側,全長450米,起於仁康塘,終於增浜浜底,是條斷頭河,也是條黑河。
  增浜也曾經清澈如鏡、魚蝦成群。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,增浜所在的由橋村成為了生豬的重要養殖基地,30多年來,附近村莊養殖業污染、農業污染加上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,增浜成了一潭又黑又臭的死水。
  氨氮超標10多倍,總磷超標3倍多
  清淤後的河水仍是劣V類
  上月底,嘉興市政府把“清三河”行動的現場會放在了增浜河邊召開。南湖區委書記孫建華站在河岸邊向村民們承諾,3月底前要完成包括河浜清淤、涵管疏通、岸邊綠化的綜合整治。
  上周,記者和治水觀察員肖雲鋒再一次來到增浜實地探訪。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理,以往漂浮在增浜河面的垃圾已經被清撈乾凈,經過換水後的河水看上去還是有點渾濁,但已經沒有發黑髮臭的現象。增浜河岸兩邊已經整修一新,還種上了香樟樹。大橋鎮副鎮長陳軍介紹說,基本的河道清淤已經完成了,接下去將進行涵管疏通工作。
  肖雲峰在增浜河頭河尾取了兩瓶水,委托嘉興市南湖區環保局監測中心進行檢驗。
  檢驗的結果讓肖雲峰有點失望,衡量增浜水質的三個指標:CODcr(化學需氧量)、總磷、氨氮都超過了V類水指標。
  南湖區環保局監測中心的胡工簡單地解釋說:“V類水已經是水質評判標準中最差的一類,它的標準是CODcr(化學需氧量)15㎎/L;氨氮2㎎/L;總磷0.4㎎/L。而增浜的三個監測指數都超標,其中氨氮超標10多倍,總磷也超標3倍多,污染還是比較嚴重的。”
  胡工分析了下,氨氮和總磷指數之所以比較高的原因和畜禽養殖糞尿、沼液;居民日常生活污水等有著密切的聯繫。
  養豬排泄物、生活污水直排入河
  平時對污染監管不夠嚴
  導致增浜污染的原因大致有幾方面:
  一是畜禽排泄物污染。
  由橋村共有330戶人家,以前村民家家戶戶都養豬,多的存欄數達上千頭,養豬密度遠遠超過了土地承載力。相關單位做過調查,一頭豬一天會產生8公斤的廢液(豬尿和沖刷豬舍的髒水),之前相對粗放的養豬模式使得很多豬糞、豬沼液未經處理直排入河,造成氨氮、總磷含量大大超標。
  二是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偷排。
  隨著這些年經濟發展、增浜兩岸企業多了起來,偷排漏排的行為也多。加上部分沿岸村民和外來打工者生活習慣差,直接把垃圾倒在河灘上,洗菜洗碗洗衣等生活污水也直接排入河中;農村用的是三格式糞池,日積月累容納不了,最終也去了河裡。
  三是河道堵塞。
  2007年,新07省道跨河而築,增浜被硬生生截斷了,和外界相聯的涵管直徑才1米多,時間一長就堵上了,成了死水,河道自潔能力完全喪失。
  除了這幾點,陳軍也坦承,“政府自身也有問題,平時對污染監管不夠嚴。”
  切斷污染源頭從拆違章豬棚開始
  河道整治和環境治理,資金技術都是問題
  增浜的河長是大橋鎮人大主席林佳榮,他介紹說,2011年上半年,增浜已經大清過一次,把水抽乾清淤,再導入乾凈的水。但是一段時間後,又黑回去了。要說措施,每年村裡也都有保潔員打撈河道漂浮物;村民每家每戶門口都設置了垃圾桶,集中收集垃圾;豬糞也都是統一收集的;可這河就是治不好。
  “最主要的是要切斷污染源,沒污水下去了,河道才會慢慢恢復。”林佳榮說。
  增浜的最大污染源就是養豬業,“今年到6月底,計劃拆除16萬平方米的違章豬棚,所有河道兩側100米範圍的違章豬棚全拆;所有農田裡屋前屋後的違章豬棚全拆。” 由橋村村委會主任張偉說,生豬污染源少了,對河道整治而言,解決了一個大患。
  另外,從去年開始,村裡農業服務中心成立了三廢公司,豬糞集中運到處理中心;豬沼液入網,外包給沼液車隊,一旦滿了抽到統一的沼液池;病死豬也集中到無害化處理中心。
  “農戶的生活垃圾可以讓村民們都集中放到垃圾桶,每天配備人員清理,但是生活污水,還不具備統一入污水網管的條件。”張偉說,偏、散、遠的村子不像集中的新農村小區,鋪設管網要投入很多財力。
  張偉說,光光整治增浜這條450米的斷頭河,保守估計也要花去10多萬元,“河道整治和環境治理,資金技術都是問題,沒那麼簡單,也沒那麼快。”
  (原標題:嘉興增浜“體檢”報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t57pthnk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